大四下修了一門建築所的課:智慧生活與創新設計
希望透過跨領域的合作,共同討論一個目標,貢獻各自的專業,合作一個城市微改造的計畫。
不是一定要完全 解決 問題,就像The Fun Theory一樣
透過一些好玩的設計,讓大家知道~喔!原來這個問題可以有這樣的解法
然後讓更多人注意到這個議題,或許其中就有能真正解決問題的人才在!
用所謂的駭客精神,來快速找到一個問題的解法
(要快速就要能真正了解問題,又要用有效率的方式work!)
以下是整學期的課程記錄:包含筆記、課後實做練習、討論過程、最後提案
[對於城市微型改造的看法]
從上課剛開始就有一份問卷,問了像是平常在團隊合做擔任的角色、創作經驗、還有對於自己熟悉的城市改造計畫
- Ans
自己的家鄉高雄,是個很棒的都市:陸海空的交通樞紐,還有得天獨宜的氣候。
但大眾交通上設施,比起台北太晚起步,捷運現在只有兩條主線,加上班次遜於台北不少的公車,
使得在高雄的主要交通工具還是機車為主,
這對於近年急力推廣高雄邁向世界都市,能吸引更多人來高雄來說,這是一大敗筆。
我會最希望能將公車到站時刻的資訊開放出來:
現行的app只有提供下一班公車的到站時間,對於較晚或是隔天其他班次,就無法查詢。
如果能每一站每一班次的公車到站時間成為open data,對於開發者還有民眾都是一大福音。
同時也能整合高雄各景點的大眾交通搭乘資訊
EX~公車從火車站可以到達新堀江、漢神;從公車總站可以到夢時代、大遠百.......
像是台中客運總站提供的資訊
這樣對於外地旅客會有更高的便利性,也能知道高雄更多很棒的景點。
對我來說,城市微改造計畫是從我們自身做起,從小部分著手設計,
然後讓更多人看見,引起整個社區城市一起加入,漸漸的城市就被改造了。
像是高雄本來要廢棄拆除的左營眷村,在兩個女大學生的創意之下,塗鴉創作的"眷村裡迷路",
吸引當地居民和更多人進去創做,不但成功讓政府延緩拆除的速度,也吸引許多觀光客,帶動當地商機。
[實做課程]
最後為了實做,當然少不了要介紹互動科技~MakeyMakey、Processing、Arduino、3d printer......
課後自己做了一些練習遊戲:
MakeyMakey結合Minecraft 將虛擬世界與實體世界做連結
Processing 結合 MakeyMakey做跑步遊戲 將MakeyMakey對應鍵盤的W、A鍵來跑步。連結中先用滑鼠點中間,再輪流按WA就會出現跑步動畫 (要輪流按才有效喔!)
[課程內容]
課程中介紹了不少國外的Eco-City案例:
- LEED ~ Green Buildings
- 柏克萊~自行車大道
- 美國聖荷西~綠色矽谷
- 德國弗萊堡~太陽能首都
- 日本川崎~與環境共存
- 荷蘭~光之城市
- 瑞典~自動回收
課程blog、FB的討論,也提供了不少國內外的城市改造案例,
也讓我們從中學習,去想同樣一個問題是否還有其他解答,去想 Why we can't do this!!!
(自己喜歡的 城市藝術改造的案例將在Pinterest持續增加)
其中也講到許多我們平常容易陷入的思考行為模式,帶給我們許多新的刺激 ex:
-
所有活動不可能獨立運作:
- 碳排放量:不能只計算國內,境外、上下游應該都算
- 百貨公司開張:不是只是一間店面的營業,連帶會影響周邊交通。
-
不是只有系統可以work,要符合real life情境
- 有一個停車的設計式要拿停車卡,上面有位子號碼,會幫你保留位子。但很多人不會乖乖停車=>不切實際
-
單一思維:
- 電不夠=>蓋電廠 (也可以節能省電的角度出發)
- 塞車=>馬路拓寬 (自動車能減少車輛的間距、更能有效的分流)
- 電腦的UI設計很直覺? 抬重物 怪手司機式操控搖桿,一般人是手抬起來
- 生命體是如此的相似,但長大後的面貌卻不同。
來猜猜看,以下的圖片誰是人,哪些又是豬、烏龜、魚、蠑螈、雞呢?
猜對了嗎,有左至右分別是 魚、蠑螈、龜、雞、豬、人
看待問題我們是否也因此看到最後不同的面象,實際上本質是相似。
-
轉換身分,把所有問題想清楚
- 乘客:為何不讓我上車,車上還有空位
- 客運:下站還要載客
-
物品、設計的意義
- MIT有一個風車代表股市行情
- A New Map?: map是指地理上的關聯性,有對應的意思
- 座位圖
- 紙本地圖也可以很動態:用感熱油墨,顯示出自己想要看到的資訊
- 已有:公廁、警察、房價地圖
- 希望有:末班車時間、綠燈、行道樹地圖(生態)、垃圾桶地圖、變電箱地圖
設計的流程
先從一個現象出發,從各種角度去想Empathy為什麼會這樣(發散),然後再去定義Define議題(收斂)
定義好問題後,再去想有甚麼解決方法Ideate(發散)
最後在實做Prototype的過程中,以及使用者測試Test中慢慢收斂
[演講]
除了老師的授課外,有許多設計師會來演講,包含議題的尋找、設計師的思考、社會企業、新科技的應用
都市酵母設計師周育如(Agua)演講,給了我不少啟發
- 說別人時,想想自己可以做甚麼
- 設計的價值? for money? 但沒money如何對社會貢獻? 賺錢support正在做好事的人群
- 其實政府做了很多事,只是市民都不知道
- 良性循環:不會再漂亮乾淨的地方丟垃圾
- 不是誰先做,是做的持久 西方中藥
- 給設計師舞台,給人尊嚴
- 職業生涯有限,做值得做的
- 紙陶的共生:陶土也可以有紙的可曲性,紙也能如陶土般的間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