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10 years ago

我個人還滿依賴數位服務的,主要是因為現在資訊太多,而屬於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少,

我藉由這些數位工具,來加快做事效率。

我的數位設備:

Win7筆電、FreeBSD主機、32GB wifi iPad、Android手機(MIUI)

我的分界點是

筆電 :負責大部分尤其跟大量文字輸入相關的工作

iPad :方便攜帶、平常的手寫繪圖筆記、瀏覽文件(邊閱讀邊作筆記、比起手機有更大螢幕)

手機 :突發狀況的最後防線、提醒工具、更輕巧的隨身工具、隨身基地台

我是有辦行動網路啦,宿舍家中也都有架無線AP,

加上學校內無線網路很發達,所以仰賴不少雲端數位工具

我最依賴的幾個數位服務是 Evernote、Google大神系列、Dropbox、FB

原因不外乎是可以跨平台使用,不論我用哪部裝置,

甚至在外面不用自己的筆電,都可以很方便的工作

FB主要是可以快速與其他人聯絡,還有一些活動或社團的邀請,與人的活動用FB是最快最方便的了

而我主要的工具account幾乎都是用Google的帳號來註冊,主要是有一個統一的帳號,

所有數位服務的通知,也都只要到Gmail就可查看。

用情境來細分一下我會怎麼使用這些數位工具

[工作/課業]

清空信件夾法 :信箱收件夾只留還沒做完的工作,其餘歸檔到分類的信件夾或是Evernote中

邊工作邊筆記 :Evernote記錄信件中的注意事項,上網搜尋的細節or詢問其他人做法的資訊,

合併在同一則筆記中,並配合Skitch做簡易修圖

提醒 :越大的事情拆成越小的task,越有完成的動力,

而每個小task用 Astrid 提醒,用Evernote管理整個專案、

加上看到Gmail收件夾還有信件未清空,就會覺得渾身不自在,自然效率會提升

追蹤 :配合手機上的Timesheet來計時各項project投入的心力時間

歸檔 :完成工作後,將筆記中重要的資訊濃縮,放在Evernote的歸檔資料夾,以備之後參考

平常會用 Google雲端硬碟 來做 共同專案整理

doc:會議討論記錄、可利用 修訂版本記錄 來查看每個人的進度報告

共同資料夾:code version管理

離線功能:共享的資料每個成員皆可離線瀏覽

Dropbox比較偏 個人 檔案的備份區,並做一些檔案的分享

Evernote也是偏 個人 的筆記,而較少共同的文件管理。

而我上課主要都帶iPad而不帶筆電,

事先將上課的pdf講義,抓到 UPad 軟體中

(直接到講義網址,選擇用UPad打開即可,不需要任何傳輸線),

UPad又有防止懸腕的功能,配上Dagi的觸控筆,直接對課程講義做筆記;

UPad提供不少版型的記事頁,我習慣開第一種康乃爾筆記格式做會議中的記錄,

之後匯出到Evernote上歸檔,或是到Dropbox上來列印。

(UPad雖然付費版要NT$120,但無限制檔案數目,個人認為頗值得購買)

而在腦中有點子,但無法做連結的時候, Paper53 就是最棒的畫布,

本身是免費程式,需要額外的畫筆要付費,

但他簡單直覺的操作且有獨特的設計風味,縱然不比專業的繪圖軟體,

但我還是掏錢買了他所有的付費功能,完全拜倒在他的設計UI之下。

所有需要畫結構圖、投影片或是網頁程式的分頁,Paper53都是我最好的工具。

當然也會傳到Gmail或是Evernote做進一步的專案管理。

沒帶iPad的話,就利用Android手機的 好寫筆記 ,快速手寫記錄重要事項,然後再傳到Evernote中。

而甚麼時候該上甚麼課、在哪間教室...、任何會議或臨時job,我都是用 Google日曆 做整理,

好處是有手機提醒就不會忘東忘西,而且所有活動都整合在google日曆中,就不會發生忘記某一天本來有甚麼活動,又去接另外一件事的窘境。

同時配合 MyProfiles ,設定情境,若行事曆上有某個活動,就把手機條靜音或震動等設定。

臨時需要計算機,Android手機上的 handyCalc 則是很不錯的選擇。

[旅遊/生活]

平常在Google+社群、FB看到不錯的飯店or旅遊景點,就先存到Evernote

會在電腦端,利用Google map + Evernote 先做好行程規劃、地圖路線等旅遊注意事項,

並儲存一些較重要的資訊和地圖到iPad(可快速離線瀏覽)

如果旅途中不按照原先計畫,

我會利用Android手機的Google地圖+ 轉乘通 規劃路線

台灣公車通
查詢到站時間, 呼叫小黃 來call計程車

而配合iPad的Connect kit,可以將記憶卡的照片輸出到iPad瀏覽,刪除拍壞的照片,

就利用 Best Album 上傳到Picasa相簿,並配合 blogsy 在blogger上寫文章。

同時我也利用 ZeroCard 將會員卡條碼記錄在手機上,出門在外就不用帶厚厚一疊的會員卡了。

另外因為需要遠端到FreeBSD主機上工作, vSSH 是我在iPad上最好的選擇。

至於上bbs,在iPad上我是購買 iBBS ,而Android手機上則是用 Lunaterm + MoPTT (看PTT超方便)

[學習]

我用GoogleReader追蹤訂閱的blog,在iPad上則是用 Perfect RSS 觀看。

同時也有用 Flipboard ,像在看雜誌一樣,吸收各種資訊。

Flipboard好處是不用自行追蹤,它會自動幫你擷取各種類別的新聞,

或許在不久之後GoogleReader被砍掉,Flipboard就是我最主要依賴的吸收新知工具。

TED 更是最好的學習平台,不管可以知道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偉大理想,

也可以藉此學習:如何在18分鐘內,濃縮你的project,清楚傳達你的想法給底下的聽眾。

也會上 Pinterest 找找居家設計收納的靈感,或到 Kickstarter 看看又有誰創造甚麼令人驚嘆的作品。

看到很不錯的科技新聞或idea,會馬上轉存到Evernote中,

當做以後做project參考,或是當演講備課的資訊。

[遊戲]

當初敗iPad主要是工作需求,遊戲比較少去研究,不過有幾款還滿推薦的:

iPad的大小很適合與親朋好友一起同樂,King of Opera是個非常有娛樂性的多人遊戲,

同時一些桌遊也都有提供App,我們就可以不用再攜帶許多實體桌遊:卡坦島CatanBlokus

個人也滿喜歡需要動腦的解謎遊戲,像是Machinarium的畫面精緻、GLWG則是一款刺激的戰棋遊戲

守城遊戲推薦設計精緻的Kingdom Rush,還有黏著性高的BattleCats

而節奏遊戲的話,國人開發的Cytus很有質感,移植自大型機台的iGoBeat HD也很不錯

基本上遊戲就幾乎集中在iPad上,手機頂多是留iPad上買不到或是跑酷類型的遊戲ex: Temple Run

[其他]

Android手機上還有幾個必備的軟體:

超注音 :完全可以取代本來的輸入法,在Google Play在台灣重啟付費機制後,是最值得敗入的app

Camera360 :照相功能可以取代原先內建的相機

Line :超夯的聊天軟體

而我是用 MIUI 系統,許多好用程式都已內建:備份、網路流量分析、行車模式、防擾...,

顧以前常會下載的軟體就省略了!


基本上可以看到我用Evernote和Gmail用得很兇,

Gmail是通知中心,而把Evernote當成我第二顆大腦,

所有資訊都集中在裡面,不論何時何地都可以取用檢索,

除了可以讓工作更有效率,也可以隨時記下腦中一閃而過的靈感,

有些事情沒有記下來,忘記就不會去做了;

或是記錄自己的價值觀,方便日後回顧反省。

之後還會再發一篇在更深入解釋,

以一個學生角度,我是如何用數位工具配合GTD工作法讓效率提升

← Minecraft with MakeyMakey 創業之星~好用服務- Drimmit、FoodPic、Mr. Travelo | 我的旅遊書 →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