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 演講]
第一場先是臺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理事長 蔡志浩 帶來的演講
- 每個互動背後都有真實目的(寬脈絡),去瞭解問題本身,NOT人機互動過程(窄脈絡)
- 發現潛在需求 (value 高) vs. 改善易用性 (value 中)
-
需求 !=產品或服務 = 生活問題被解決
- !=相片定位 = 回憶相片拍攝地點 (相片定位服務)
- !=不會遺忘卡片 = 快速結帳 (便利商店悠遊卡的設計)
-
我們常以為客觀,其實都在互動過程中自行推論
- 國文不好 = 不聰明?
- 學會去問why,一直問到找出背後原因(不要離開使用者)
- 證據? 推論? 一般人很難區分,因此要透過團隊合作:每個人的觀察主觀不同,討論更能獲得真相
-
觀察的訓練
- 以人為本
- 信任直覺
- 跳脫習慣
- 維持客觀
- 保持好奇
- 注意脈絡
- 運用知識
- 隨機應變
- 善用工具
- 記錄自己
第二場則是台科大 工商設教授 梁容輝 帶來的演講
這場有好多設計抽象的概念,不太能全然領會
// 補充梁容輝教授在最後 Q&A提到的 侘寂之道
[Day2 場域觀察]
我們抽到的場域是地下街
Read on →
會參加OpenHCI主要是因為之前修的 智慧生活與創新設計
因為課是第一年開,很多時程的規畫並不算很完善,
在最後幾乎沒有多少時間去做Prototype,更別提 User Test...etc.
恰巧透過朋友知道OpenHCI這個工作坊,就和他們一起報名參加。
期望能完整跑完整個設計流程,能有最後真的能work的成品出來。
OpenHCI的報名是需要審查的,因此也能過濾不少人,確保參加者都有一定的level(不論是態度或是能力)
很幸運的有通過審查,在此也附上報名的Slide和配合這次主題 快步慢遊 的提案。
最後的分組是由大會決定,每組基本上都是設計&電資相關背景各半的組員來組成。
OpenHCI活動流程
.
Read on →簡單講一下提案的idea(詳細的在提案書中)
[設計的idea]
通用設計:希望能設計一套系統同時給行人跟駕駛,讓晚上走斑馬線過馬路的行人,能有安全的保障
1.給駕駛看到遠方斑馬線在閃爍,因而放慢車速 (行人踩上斑馬線,斑馬線開始閃爍)
2.給行人看到斑馬線在來車方向的紅燈閃爍,因而警覺有危險 (數顆測速器測得車速超定限值,紅燈依不同頻率閃爍)
Slide
Demo
.
Read on →上了半學期的課,到約莫期中的時候,
我們也開始要討論我們組內的方向囉
觀察是從每個人在生活上發現的不便出發,
最後發覺幾乎大家的觀察現象都是在通勤中發生,最後是以交通當我們的主軸
在老師給的回饋與課堂上同學的建議後,我們放棄原先微觀光的小確幸
改著重在更具社會問題解決的斑馬線行人安全的議題上著手。
中間也去了台北參訪,除了看一些成功案例,也去實地看看有沒有我們觀察不夠,或是可以應用的地方。
也附上其他組的提案,及提案後老師的建議與同學的討論
Read on →大四下修了一門建築所的課:智慧生活與創新設計
希望透過跨領域的合作,共同討論一個目標,貢獻各自的專業,合作一個城市微改造的計畫。
不是一定要完全 解決 問題,就像The Fun Theory一樣
透過一些好玩的設計,讓大家知道~喔!原來這個問題可以有這樣的解法
然後讓更多人注意到這個議題,或許其中就有能真正解決問題的人才在!
用所謂的駭客精神,來快速找到一個問題的解法
(要快速就要能真正了解問題,又要用有效率的方式work!)
以下是整學期的課程記錄:包含筆記、課後實做練習、討論過程、最後提案
Read on →今年 Evernote DevCup 的Project 中發覺不少好物:
GoLater
每則筆記 加入地址tag 後,同步後會自動建立到地圖上(可選特定的筆記本同步)。
以Evernote當作旅遊文章的蒐集簿的話,很方便能以 地圖 方式來檢閱自己想去的景點
也有將景點加入 行程 的功能,方便做旅遊規劃。
同時每個景點還有路線規劃,可以按照iOS的地圖給予開車或步行的導航。
目前只支援iOS(iPhone),期待他們未來推出Android或是iPad版本。
Remarkerbe
可以在chrome開啟的網頁上直接標記文章的重點,
不只螢光筆、底線功能,還有Topic、Why、How、Q&A...等更接近我們在閱讀標記文章的真實使用狀況
之後還能用Custom Save選擇是有標記重點的全文或是只有標計重點的部分,來轉存到Evernote
PostClip
在用便利貼思考的過程中,最後需要將討論過程記錄的時刻,不必再一張張便利貼拍照,
只要用手機拍攝全部的便利貼,PostClip會直接幫你分割出每張便利貼的圖片
Ever Mural
就是之前介紹協同工具Mural.ly
現在增加了匯入Evernote筆記的功能,未來要線上討論會更加方便
EleEditor
可以將網頁上、Evernote筆記中的文字、圖片快速重新編排成自己想要的版型,重新存回Evernote中
BTW 也介紹幾個之前用了還不錯的數位服務&網站
地球圖輯隊
國內新聞媒體總是脫離不了腥色煽等聳動誇大的內容,
或是很常一頭熱的報導,還會出現偏袒的狀況,
更不用提國外新聞幾乎是零出現的狀況了
地球圖輯隊提供了一個快速一覽國際新聞的平台,掌握了大家喜歡看圖片為主的文章,
可以快速看許多精彩的照片來了解國際大事。
Duolingo
將學習外文的過程遊戲化,透過一關關的挑戰,來蒐集徽章、達成成就
當然在挑戰過程中可是有血量的限制,錯誤太多就重新學習再來挑戰吧!
而且Duolingo不像以往學習語言只有讀、聽的訓練,
聽說讀寫同時四種都有設計:聽寫、讀說、圖片單字對應、翻譯、填空、選擇...多種類型的練習
能讓你在學習外文過程中,更能達到全方位學習的功效。
也有手機版讓你隨時隨地練習外文喔!
遊戲化學習外文過程
單字整理複習
這幾年有很多的轉變,跨出自己的comfort zone,因此成長了不少
回首這些年的Timeline,也算是這幾年自己在實戰經驗上、對於coding觀念的歷程記錄
[2010 上半年]
修了"人文關懷與生活科技",開始有了資工不是只會coding賺錢,
能有更多和硬體的互動科技的應用、更可以用科技改善解決社會議題。
第一次看到TED演講,從此之後TED對自己影響甚巨
[2010/07/28]
為了光復母校荒廢已久的bbs
第一次學會架bbs 不過是在WinXP上 用cygwin
[2011/Summer]
不想甘於現狀只是在學校學習
報名了趨勢雲端競賽,第一次跨領域的合作(資工、資管、廣告設計)
同時也參加了趨勢的暑期實習
體驗大公司的文化、更深入了解軟體開發在實際運用的過程
[2012/09]
為了彌補自己在Unix系統實戰經驗不足,修了系上的系統實做課程SA
那個時候連FreeBSD是甚麼都不知道
[2012/10]
幾乎什麼都不懂的我不怕死加入了系計中助教的行列,
一直都在問別人,vim也不會用.....zfs,gmirror對我來說都是第一次聽到
alias那些快捷設定都不會@@ 就很笨的一句句指令慢慢打
買了屬於自己的domain name,開始了解DNS server
架了個minecraft server在SA要用的FreeBSD server上
Read on →Logdown出新功能的速度真的是超快的
剛從Octopress搬過來沒多久,blogger 匯入的功能也出來了
手癢就把blogger的文章匯入過來看看
原來在blogger的文章都是用小圖
import到logdown就都是大圖,以文章為主的感覺很不一樣
就有反思過本來blogger是生活、旅遊、雜感相關的文章,原來的兩欄式配置是否適合
於是也就去blogger templates找了一些theme
修改成像這樣
其中為了想讓blogger的圖片預設都是大圖,而非本來default的"中"size
爬了不少文章,但大部分的解答的結果圖放大後解析度沒跟著放大,因此變大後的圖片都是模糊的
最後在google論壇上找到了正解:在blogger的css中<body>
後插入以下code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https://ajax.googleapis.com/ajax/libs/jquery/1.6.4/jquery.min.js' type='text/java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CDATA[
$(document).ready(function() {
// set max dimension
var dimension = 550;
$('.post-body').find('img').each(function(n,image){
var image = $(image);
image.attr({src : image.attr('src').replace(/s\B\d{3,4}/,'s' + dimension)});
image.attr('width','auto');
image.attr('height','auto');
});
});
//]]></script>
就可以將blogger的圖都預設為自己想要的大小(code中是設為550)
//return end 的按鈕是在此篇文章中
參考How to add smooth scrolling Back to Top Button for Blogger 所修改的 (改圖、在css裡增加End的tag)
過程中不斷在想,blog是要文章為主的一欄式,還是功能性居多的兩欄式文章
現在甚麼都講迅速,很多看食記文大部分都是迅速掃過看到幾章不錯的美食照片
就覺得這家不錯,下次試試,然後馬上要找這家店的地址相關資訊;而不是細細去看所有的照片還有文字
因此還是把原來有許多食記的blog定在兩欄式,方便大家看文章旁邊也可很迅速分類搜尋
而tech的blog還是維持在logdown的一欄式以文章為主的風格
然後對於本來的blog稍微改了一下參數,把文章版面放大,與功能列的距離加寬
比起本來的配置
希望現在的版型有更適合閱讀
這次修改版面配置的過程中,問了不少人對於各種版型的看法
算是未來在設計網站上面一次很寶貴的使用者經驗分析!
題外話:用了第二個blog來玩玩,雖然在最後reset的時候沒仔細看按鈕連結,
誤把tech這個blog給清空了,不過後來寄信給xdite反應bug,官方很快就修復了,也很感謝把文章撈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