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er 8 years ago

Google Play 下載連結 (或搜尋 HouseNote)

HouseNote功能、特色:

1.提供豐富的看房注意事項清單

2.方便的筆記功能,不管是照片、文字都可以快速保存

3.在個人喜好下計算的理想價格

4.智慧地址提示、周邊實價資訊

5.房屋聯絡人快速撥號


使用教學:

房屋清單列表,
頁面右上角的icon,可新增房屋
長按該房屋物件可刪除
可輸入房屋詳細的資料
HouseNote有貼心的智慧地址提示
每個房屋的介面會有詳細資訊 越詳盡的地址,
周邊資訊會更準確!
右上角icon可編輯房屋資訊、
進入房屋聯絡人清單、
看屋注意事項列表
房屋聯絡人清單、快速撥號 豐富的看房注意事項清單
新增文字、照片筆記 筆記圖文清單 筆記檢視介面

透過看屋紀錄的各個筆記,就可以幫你試算出這間房屋在你心中的理想價格

最近在做學術研究,
希望透過一個讓大家在看房時方便記錄的工具,
研究更準確的房價預測,以及可能影響房價的個人喜好因素。

謝謝大家的使用囉!

 
over 8 years ago

WWW(World Wide Web、Web)

是一個由許多通過網際網路存取而互相連結的 hypertext documents (常用HTML) 組成的系統。
而一個獨立的 WWW 頁面,我們稱之為web pages,web pages是由一些「資源」所構成,
這些「資源」包含了 一個基礎的 hypertext documents 以及可能是 文字、圖片、影音多媒體等檔案,
每一個「資源」都是由 URL 所標識。

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

是用來描述網頁的一種標記語言 (markup language),而標記語言就是一堆標記標籤(markup tag)所構成。
!注意:HTML是標記語言,而不是程式語言(programming language)

<html>
<head>
  <title>Title of document</title>
</head>
<body>
  <h1>Subtitle</h1>
  <p>This is a paragraph</p>
</body>
</html>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XML 和 HTML 是為不同的目的而設計:
XML 被設計為傳輸和存儲數據,其焦點是數據的內容。
HTML 被設計用來顯示數據,其焦點是數據的外觀。
HTML 旨在顯示信息,而XML 旨在傳輸信息。
也因此XML沒有像HTML一樣有預定義標籤(ex:<head>,<p>...)

XHTML(EXtensible 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以XML方式定義HTML,比起HTML更嚴謹。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transitional.dtd">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head>
  <title>Title of document</title>
</head>

<body>
  <h1>Subtitle</h1>
  <p>This is a paragraph</p>
</body>

</html>

URL(Uniform / Universal Resource Locator)

一個用以表達可以從網路獲得「資源」之位址的嚴謹字串,也就是要如何找到這個「資源」,格式如下:
<service>://<user>:<password>@<host>:<port>/<url-path>
examples:

  • http://www.cis.nctu.edu.tw/chinese/ccg/titleMain.gif
  • ftp://john:secret@ftp.cis.nctu.edu.tw/projects/book.txt
  • telnet://mail.cis.nctu.edu.tw:110/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是一個跑在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上,client與server之間,request和response的標準。

HTTP有兩種訊息:request, response

request


GET /somedir/page.html HTTP/1.1
Host: www.someschool.edu
User-agent: Mozilla/4.0
Accept-language: zh-TW

其中在HTTP1.1版本的協定中,定義了8種request method

  • GET:向指定的資源發出顯示的請求。
  • POST:向指定資源提交資料(資料被包含在Entity Body中),請求伺服器進行處理。
  • OPTIONS:這個方法可使伺服器傳回該資源所支援的所有HTTP請求方法。
  • HEAD:與GET方法一樣,只不過伺服器將不傳回資源的本文部份。
  • PUT:向指定資源位置上傳其最新內容。
  • DELETE:請求伺服器刪除Request-URI所標識的資源。
  • TRACE:回顯伺服器收到的請求,主要用於測試或診斷。
  • CONNECT:預留給能夠將連線改為管道方式的代理伺服器,通常用於SSL加密伺服器的連結。

一個HTTP伺服器至少要實作GET/POST這兩種方法
GET和POST是我們很常在遞交表單資料時會用到的實作方法:
GET像是張明信片,把地址、內容都寫在上面,
好處就是簡單直覺,但缺點就是資料會被郵差看光的風險,
以及受限於明信片的大小關係,內容跟地址字數就會受到限制。
ex: http://blog.marsw.tw/search?q=安藤忠雄

POST則像是用平信寄出,內容是被信封保護起來,
郵差只看得到地址,看不到信件內容,安全性因此提高不少
而信封的容量也比明信片高很多。
ex: Facebook登入前後,網址都一樣是https://www.facebook.com/

request header有非常多種類,可以參照wiki

response


HTTP/1.1 200 OK
Date: Thu, 07 Jul 2007 12:00:15 GMT
Server: Apache/1.3.0 (Unix)
Last-Modified: SUN, 6 May 2007 …...
Content-Length: 6821
Content-Type: text/html

<html>
<body>
   <h1>Hello World</h1>
   .... 
</body>
</html>

而同樣的 respone header也有非常多種類,可以參照wiki

status code & pharse
透過status code可以了解我們與伺服器的溝通狀態。

Status code 描述 常見範例
1xx 資訊
2xx 成功 200 OK
3xx 重新導向
4xx 客戶端錯誤 403 Forbidden
404 Not Found
5xx 伺服器錯誤 502 Bad Gateway
504 Gateway Timeout

更多詳細的 status code及解釋,可以參照wiki

Cookie


Cookie是存取使用者在瀏覽過程中的紀錄,方便server了解client的資訊。
因為HTTP並不能紀錄client和server之間resquest和response資訊(stateless)
一些互動式的網頁要運作就會需要Cookie的幫忙,
紀錄的內容可能是包括使用者名稱、帳號、上次到訪紀錄,
ex:使用者登入才能使用某些功能、購物車在付帳前要紀錄使用者購買哪些商品、推薦你可能喜歡的商品
有些Cookie還包含密碼,而Cookie在被夾在HTTP request/response之中是以明文傳送的,
就會有安全上的問題,因此通常這種帶有重要資訊的傳送,會使用HTTPS(也就是HTTP加上SSL/TLS的加密)

在一段時間後Cookie就會失效,除了Cookie本身的時效性外
瀏覽器將Cookie存放在哪裡也會決定Cookie何時失效:

  • 存放在記憶體:瀏覽器關閉就失效。 ex:一些網站登入後關閉瀏覽器就要重新登入
  • 存放在硬碟:依Cookie的時效性決定。 ex:有些網站可以保持登入狀態,但過一段時間後就需要重新登入。

另外因為Cookie大小最大不可超過4Kb,同一網域內最多可擁有20個Cookie。
超過數量的 cookie 會自動被捨棄,因此有些瀏覽器會用DOM來取代Cookie,使用DOM也會比Cookie安全。


Cookie vs. Cache
Cookies和Cache都是電腦上的暫存檔,
而Cache主要目的是加速瀏覽速度,
其中圖檔為大宗,其它還有 javascript、xml 等。
一些網站伺服器允許世界各地存取該站cache
這樣瀏覽器就不需要一直request,可以加快瀏覽速度,
伺服器也不用忙於response,節省頻寬消耗。
點進去看每個cache可以看到該資料的時效、
最後一次擷取的時間(Last modified)、擷取次數、記憶體資訊等。
如果網站修改了,cache也會跟著修改,Last modified也會更新。

Cookie vs. Session

工作流程


若要進入WWW上一個網頁,通常你會在瀏覽器上鍵入你想存取網頁的URL,URL的伺服器名部分會被 DNS (Domain Name System)分布於全球的網際網路資料庫解析,並根據解析結果決定進入哪一個 IP address。
ex: cs.nctu.edu.tw <=> 140.113.235.47

再來你的瀏覽器會向在那個IP address的伺服器傳送一個 HTTP request,伺服器會傳回 HTTP response,如果連線正常,HTTP response就會包含構成該網頁的「資源」(HTML、圖片...),接下來瀏覽器會把這些「資源」顯示給你,就是你眼前的「網頁」。


參考


爬蟲系列教學文目錄
爬蟲系列教學文程式碼
安裝Python及Python常用語法可參考 Python - 十分鐘入門

 
over 8 years ago


博客來link

MIT Human Dynamics Laboratory 主任,Alex Sandy Pentland 在本書提倡的新科學「社會物理學」,利用電子裝置進行大規模實地實驗室,和研究團隊逐秒測量群組、公司和社區可能長達數年的時間,蒐集、分析數以十億計的大數據,仔細觀察社會以了解意念流的動態,幫助社會科學家藉由大資料技術提升個人團體績效或是解決各種社會問題:疾病預防、城市發展、交通建設,也建立一套「資料新政」規範,在做到個資保護下,讓資料開放促進社會進步。

主要接觸這本書是因為書名,現在實驗室很常要用各種數據去做應用,
因而就想看看這本書有沒有提供一些好的idea,讓我們知道可以怎樣應用數據
殊不知,這本書根本算是社會科系的書籍啊 @@ 很多是經濟、決策、社會管理等等,
小至提升個人、團體績效,大至預測或是改善人類行為,都是可以透過大數據的運算來達到。

[第1部 社會物理學]

<第2章 探索 如何找到好點子、做出好決策>

「意念流」,是一個新意念出現在某人的延伸社群網路之後,當事人行為改變的可能性。
「探索」是指利用社群網絡獲得意念和資訊,探索是意念流中將心意念引進一個工作小組或社群的部分。

群眾智慧是居於孤立和羊群行為這兩個極端之間,這中間區域是社會性學習,
也就是模仿成功人士,產生真正報酬的領域。

集合眾人意見的做法,僅適用於無社交互動下的估計問題,也就是假設群體中所有人都獨立行事。
如果出現社交活動,人們開始影響其他人,結果可能是恐慌、泡沫和一時的風潮。

當外來的資訊源,如雜誌、電視和電台等,變得太相似時,團體迷思便成為真實的危險。
同樣道理,當社群網絡中有回饋環路時,相同的想法會不斷流轉。
但因為資訊口耳相傳時,通常會稍微改變,
所以人們未必會發現,他們接觸到的事一再重複的相同觀點。
我們很容易會相信所有人都是獨立得出類似策略,因此變得過度自信。

人就像一種意念處理機器,結合了個人想法和參考他人經驗的社會性學習。
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的探索品質,而你的探索品質則取決於你的資訊和意念來源的多樣性和獨立性。


<第3章 意念流 集體智慧如何構成>

在健康習慣、政治傾向和消費行為這三個例子中,
與同儕(親友)行為的直接和間接接觸是主導意念流的因素,而非類似效應(類似習性的人下載相同的App)。
這可能是因為像周遭的行為榜樣學習,遠比依靠自己摸索要有效率。

最佳的學習策略是花90%的經歷探索上,也就是尋找並模仿看似成功的行為榜樣。
餘下的10%,則應用在個人實驗和思考上
(ex:學習新的電腦系統,我們會更傾向於看有人實際操作,而不是翻教學手冊)

改變行為~
我們的行為主要是自己接觸的意念塑造出來的,
所以我們的渴望與偏好,主要是基於我們的同儕社群重視什麼。
也就是並非個別理性,而是因為社會性學習而成為有限理性。
人們會為了改變自己接觸的行為,而選擇改變自己身處的環境。
人們越是渴望像某群同儕學習、越想成為該群體的一員,就會花越多時間與他們為伍。
如果想改變人們的行為,藉由社群網路誘因改變意念流,遠比利用個人誘因的傳統方法有效。
要改變習以為常的行為、偏好和興趣,需要短時間內多次接觸相關行為的信任同儕,
而且會看到新行為有好的結果(成功應用或推薦一個新構想的幾個事例),才會願意接受他成為自己的新習慣。

kith and kin :親朋好友


<第4章 參與 群體可以如何合作>

如果一個人在半小時內收到超過三個加入網絡的邀請,而且這些邀請是來自與自己和自己所屬的工作團隊有互動的人,則收到邀請者幾乎肯定會加入並嘗試使用數位社群網絡。相對之下,如果邀請是來自與自己和自己所屬的工作團隊並無互動的人,那麼即使在半小時內收到多達十二次邀請,其效果仍然相對小得多。

社會壓力~
出去投票:親近朋友能動員的投票者,比動員訊息本身多四倍。
針對人們的社群網絡提供誘因,而非提供經濟誘因或相關資訊以試圖改變個別人士的行為。
受社群網絡誘因激勵的人,在這些誘因消失後,往往會維持較高的活動量。
所以從與夥伴的直接互動次數,能相當準確地預測當事人的行為將出現多大的改變。

數位參與~
同儕相見 Peer See:獎勵保持活躍的當事人,還讓他們在線上看到他們夥伴的表現,
這是一種社群網路誘因,當人們彼此競爭時會有效。


[第2部 意念機器]

<第5章 集體智慧 互動模式如何轉化為集體智慧>

創造性產出仰賴:發現意念(探索),以及將這些意念融入新行為中(參與)
社會性學習-通常是同事間非正式面對面互動機會的數目,往往是決定公司生產力的最大單一因素

績效最好的群體,典型特徵包括:

  • (1)主義很多:成員貢獻很多很簡短的點子,而非只有少數的長篇大論
  • (2)密集的互動:有人貢獻點子,便有人提出非常簡短(不超過一秒)的即時評論,來支持或否定相關點子以幫助建立共識,而且這種貢獻點子和即時評論的情況持續重疊發生
  • (3)主義很多樣:群體中人人均貢獻點子並對點子做出反應,個人參與互動的程度相對平均。

當群體成員難以合作、情緒高昂時,此時可能需要一名領袖扮演「促進者」的角色,在其他人貢獻點子時頻頻介入。不過,這種介入應盡可能簡短,好群體成員有時間提出新點子。


<第6章 塑造組織 互動型態視覺化造就的社會智力>

互動型態視覺化,能使所有人看到互動型態,
可以幫助員工和管理階層塑造理想的意念流,因而改善組織的生產力和創造性產出。


source

會見調停者系統是由一個社會計量識別牌和一隻手機所構成,
前者用於記錄群體的互動型態,後者則是呈現這種形態的即時反饋,如下圖:
當團隊參與的程度很高時,圖中的球會變深色;而當參與程度偏低時,圖中的球會變成淺色。
而所有人平等參與時,也就是互動形態健康,球會移到螢幕中心位置;
而當某人主導對話時,球會移向接近這個人的位置。

source
Read on →
 
over 8 years ago


博客來link

整本書從是否要踏上研究所(碩士、博士)這條路,
到如何走好、走完研究所這條路有很完整的解說,
雖然這類型書通常都有一種老生常談的感覺,
但這本書提到很多自己沒有想過,或是讀到碩二現在回頭想想,
當年怎麼沒有早一點有這種想法的感概,非常推薦大學生至碩博班生。
前陣子室友推薦這本書,馬上在系上大為流傳,
可見雖然這本書是國外翻譯,但在國內也有一定的實用性!

在新竹讀書要進入第六個年頭尾聲,雖然研究所的路接近盡頭,但已經更早一步完成謀職的部分,
很多心聲是在到了該階段才會有所感觸,因此這篇文章除了整理書摘,
也會一併把自己的經驗以及之前蒐集的相關文章作匯整,希望可以給大家參考。

[章節建議適合對象]

ch1~ch3 是否該進研究所 大三前
ch4~ch8 申請研究所的準備 大三前(最慢入學前一年半)
ch11 研究所:贏在起跑點 大四確定錄取研究所
ch15~ 研究所的生活 進入碩班(碩零~)

[目錄&書摘]

紅字是個人認為特別重要的章節,值得全看完,所以不見得有附書摘(就請整章看完)

<第一章 你真的了解研究所嗎?>

研究所就是:學術菜鳥進到專業領域之前要經歷的受辱儀式?

研究所營造的專業印象
讀研究所值得嗎?

如果你理由充分且準備適當,當然該讀研究所。讀研究所的好處:必要的晉升條件、與同窗發展情誼、能夠接觸聰明又有創意的人、學習專業技能、發表論文得到其他學者認同的成就感、和充滿熱追求知識的人共事。


<第二章 該不該讀研究所?>

「他們不想留在此處,卻沒有足夠的智慧可以逃離。」
千萬不要看到前途茫茫而讀研究所,研究所比大學部要求更高,花費也更高,且你的大學朋友都各奔前程,社交圈不見得跟大學一樣熱絡,很難有朋友從旁支持。如果你已經找到志向,就要權衡一下繼續深造與進入職場分別會對你的生涯有何幫助,有了學位之後,你的總收入會提高嗎?會找到更好的工作嗎?

你需要博士學位嗎?
你需要碩士學位嗎?
先讀碩士還是直攻博士?

<第三章 應該先工作嗎?>

你應該考慮在讀研究所之前先工作一到兩年。

應該先工作的5個理由
  • 理由一:自我充電~覺得大學苦讀四年已經厭倦疲乏,先充電再回來念研究所
  • 理由二:學習學校無法教授的技能~不像大學每可以選擇要不要上課、考試前再唸書,出社會每天都要上班,需要仔細規劃才能準時完成長期的專案。
  • 理由三:獲得自信~會變得更成熟,同時會更不會浪費所繳交的學費,孜孜不倦的學習。進過職場也比較不會擔心如何謀生,不會把研究所當成唯一出路。
  • 理由四:找到喜歡的領域~累積相關工作經驗,就更容易知道自己喜歡哪個領域,因而找到研究題目。
  • 理由五:給自己動力~需要學位來發展職業生涯,工作中的人脈可以幫上忙。
那麼,你該先工作嗎?
  • 認真想進研究所=>就去讀
  • 猶豫不決=>可以先工作一兩年
  • 想跟隨大學認識的教授=>直接讀
可以拖多久才回學校唸書?

<第四章 選擇學校第一步:論文指導教授>

要找指導嚴格、積極主動與備受讚譽的教授。最好有終身職、享有崇高的學術地位與具備交際手腕。

什麼是論文指導教授?
博士與門徒
差勁的指導教授
好指導教授的4個特點
理科與文科師生關係的差別
3個步驟找到論文指導教授
  • 1.針對你可能申請系所的教授建立清單,提早評估他們「是否可能指導你」
  • 2.與潛在的教授們建立關係,使其運用影響力幫助你申請到想攻讀的研究所
  • 3.參觀系所、拜訪教授及其研究生

Read on →
 
over 8 years ago

聖誕節剛好大特價,還有vpn的方式,入手一千出頭的 DA3 豪華版
趁著元旦連假,破完主線、夥伴支線、超過90%支線任務,大概遊戲時數將近100hrs
瘋狂玩遊戲的同時,難免會跟一代 Dragon Age:Origins 闇龍紀元:起源 做比較
整理了一些一代與三代不同的部分,以及自己比較後的心得。
(三代使用3DM的中文化,一代使用FGC)

[主軸]

審判:一些主線劇情結束後,會需要審判各地的"罪人",可依照自己的價值觀選擇審判


三代每個選擇會有不同的講話口氣圖示(可以關掉),
個人覺得有些翻譯或是有些選擇擷取的話語沒辦法很清楚表達這個選項的結果,
所以個人認為三代這部分比起一代,這個部分算是還不錯的設定

劇情其中一章是受女王的邀請,因為是權力中心,多少會有政治鬥爭,
在舞會裡面就需要謹言慎行,也不能離開舞會去調查太久,不然聲望值會降低,
這算是三代一個滿新的遊戲方式,個人滿喜歡這個章節遊玩時的不確定性。

坐騎:不只可以選不同品種的馬,想要騎鹿或是騎一些奇特的野獸也可以(會影響跑速、裝甲)

[夥伴]

隨著劇情剛開始就會有三名夥伴,之後夥伴們幾乎都算是很快就加入到隊伍中,
總共有9名夥伴:3戰士、3盜賊、3法師
夥伴的塔羅牌會因進行夥伴的支線任務而改變



但三代中和夥伴互動,以及主軸劇情的選擇夥伴的反應,並不會像一代顯示友情值,
僅會顯示xxx贊成、xxx極力反對.....之類的
一代有明顯的友情值數據,也有每人專屬的禮物可以送。

除了平常戰鬥的夥伴,在審判庭官方代表也有夥伴,分別負責外交、調查、軍事,
可利用戰略桌分配他們的任務,這樣就是除了戰鬥之外也會有一些官方活動同時進行。

Read on →
 
about 9 years ago

Python是一個強大、快速、簡單易讀的程式語言

轉換到Python之後就回不去C/C++了,尤其在入手Mac之後,不用安裝任何軟體,也不需要編譯
對於Python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重,越是喜愛就越想推廣Python給身旁的朋友。

What Can Python Do?

最近找尋了不少資料,許多線上教學都是按部就班,
對於已有程式基礎,想要快速入門Python還是比較麻煩
因此寫了這一篇,給「已經學過C/C++,Java等程式語言」快速轉換Python的文件

如果是任何程式語言都沒有學過,
建議可以從以下資源一步步學習Python,對於建立起程式設計的概念比較有幫助:


Let's Start!

Read on →
 
about 9 years ago

出國總是會有不少朋友索取明信片,
但慢慢開始拍照後,總覺得外面賣的明信片,
要挑到好看的,實在是耗費不少時間阿!!!
就興起了想要買個小台的隨身印表機,
在國外可以把自己"眼中"的景色,當下的感覺,即時當成明信片寄給朋友

網路上爬了不少文章,比較小巧的基本上都是印出大概拍立得大小的照片,
但因為體積小,通常沒有墨水盒,相片紙較貴也不好保存。
找到了Canon Selpht CP910這台,網路上對於此台的印刷評價很高,
也可以印出4x6大小,還有明信片樣式的照片,上網比了個價,就馬上入手了
(平輸,保固一年 $3800)

開箱

超大一盒包裝


包含:本體、變壓器、電源線、安裝光碟、說明書、色帶、P型卡夾(4x6)、五張相紙、保證書

本體

前置作業

安裝色帶

手不要觸碰到色帶,按照卡榫位置放入CP910本體中


卡榫要卡緊!

放入相紙

手不要碰到相紙列印的那一面(夾住相紙邊緣),放入卡夾中


插入CP910中,並接上電源線

開機

電源鍵久按就可開關機,重新開關機,列印設定會調回預設

列印

除了直接插入SD卡、USB連接,
也可以透過電腦(需安裝驅動程式)、智慧型裝置(需安裝Canon easy-photoprint)列印
連接方式可將CP910連上跟電腦/智慧型裝置同一個AP;或是直接讓印表機與電腦/智慧型裝置直接連線(印表機當AP)


記得印表機後方要留出空間,不然來回印刷的時候,紙會卡到,相片上會多出一條直線

成品

(印出來的相片透過翻拍畫質又掉了一層,實際上印出來很漂亮!)

邊框,預設的高光(光澤感)
邊框,樣式1(粗顆粒粗糙)//不確定為何印出來有雜質
無邊框,樣式2(細顆粒粗糙)

心得

個人覺得這款還滿超值的,印的速度還有印出來的品質都很不錯,
除了出國會是很好的幫手外,在家也可以當作證件照或是當成相片牆的印表機,非常方便!

相關資源連結

Canon Selphy CP910 中文說明書
Mac 10.9 driver //光碟的驅動程式沒有支援最新的 Mac 10.9版
Canon easy-photoprint

 
over 9 years ago

在交大要進入第六年,
跟了五年的系羽學長姐要畢業了QAQ
兩年前當隊長的時候太忙,無法手作禮物
這次再怎麼樣,一定要親手做個東西給學長姐們當畢業禮物

想以縮小羽球拍當作禮物本體,原本想說要做鑰匙圈大小,
maybe用3D列印或跟以往一樣手工翻模
但時間一天天流逝,遲遲還沒開始動工,
索性在網路上找到現成的羽球拍,就以此為基底重新上色塗裝囉!

因為對噴筆、調溶劑沒有深入研究(以前都用壓克力顏料level)
所以就直接買了噴罐(不過貴很多啊,而且超耗顏料),方便快速

剛開始先在家裡浴室弄,不過噴罐味道很重,弄到家人都受不了只好先行收工
隔天頂著超級無敵大的太陽在頂樓弄(中間還被管理員關切:閒閒沒事跑到頂樓幹嘛xD),
在戶外弄不用口罩,味道也還好,新竹的風一下就把噴劑吹散了
但這幾天新竹陰晴不定,在戶外弄也不是辦法
還滿幸運之前買噴罐的模型店(快樂堂),有提供噴漆室,完全可以拯救我悲劇的呼吸系統啊!
就辦了個會員,於是幾乎是天天午餐、晚餐後都到模型店報到
店員店長都很熱心,提供很多資訊讓我可以順利完成作品!

白色跟藍色的前套部分,私下問過設計系及有在打羽球朋友,男女都問,都各有偏好啊!於是就兩個顏色都做囉!

不過再來就是盒子的部分,本來是想要任務箱的感覺
但市售現成的都沒有合適的size,想說那就先從有可以放下球拍大小的木盒下手吧!
找了超久,差點以為連盒子都要自己做了@@

有time limit下,就考慮把工時花在球拍上,就改走溫馨的木盒路線~
既然是木頭,有燒焦感的文字當然是一定要的啊!
不過去做電烙印模太貴,可調溫度的電烙筆使用機會也不大,不太想再多花$$
就打算用打火機+鋁鉑紙雕空來做!

不過鋁鉑紙太薄,不但不好雕刻,燒久了之後也容易變形,
因此想到之前在做主機時的背板,
美術店有在賣很薄的金屬片,就買了張銅片來刻

銅片世界無敵厚啊,筆刀刀片沒幾刀就斷裂,
就拿能承受5kg的美工刀刀片劃下幾刀,用很利的藥用小剪刀剪,比較迅速!
(但缺點就是邊緣超利,一不注意左右手都見血,還是要乖乖戴手套啊!)


之後就靠小型噴火槍沿著銅片模板噴字囉!
內襯用兩層黑色泡棉紙,第一層切成長方形,第二層用筆刀按照球拍形狀挖空,最後再用雙面膠黏起來就成啦!

最後就是纏上1/3大小的握把布、把原來拆下來的球拍線重新包裝、
檢查球拍的拍框孔沒有被噴漆堵住無法穿線...

ps.球拍字的部分,是靠貼紙清除劑,塗在用雷色碳粉印字的紙背面,等清除劑快乾(不能全乾),
把字對準要印的部位,用力壓幾下就可以把字轉印上去
是剛好第一天噴漆用有印字的廢紙當墊底時,發覺手上有轉印字,是因為噴罐(油性)把字融掉
所以就想到貼紙清除劑也有同樣的功效!
不過就是要把字先相反處理過,還有模型上要先上一層亮光漆,
不然白紙上殘留的清除劑也是會把底下本來上得色給融掉的,有上亮光漆至少吃掉的會是亮光漆!

THE END~

 
over 9 years ago

在昨天弄了半天的LaTeX在Mac上的環境建置後,
就要開始用LaTeX來寫文件了,除了網路上有不少Template可以下載:LaTeX TemplatesShareLaTeX

當然最重要的就是要熟悉LaTeX語法啦,這邊就寫了一個簡單的.tex把常用到的功能集結在一起
也算是一個方便的Template給大家參考:[打包下載]、[PDF預覽]

  • Title Page (Multi-Purpose Large Font)
  • report格式
  • 頁碼
  • 自動生成:目錄,圖目錄,表目錄
  • 引用、項目符號、數學式、表格、外部引入圖片
  • 參考文獻

參考資料

Latex教學
大家來學 LaTeX
LaTeX - Wikibooks


以下就不詳盡解釋每行語法的功能,可以自己下載回去研究看看:

Read on →
 
over 9 years ago

環境:Mac OS X 10.9.2

Step 1. 安裝 MacTeX

到官網去下載,然後安裝
需要4GB的安裝空間,還有穩定的網路(2.36GB要下載)
這段時間有點久啊@@,這段時間可以先做以下的事情(不影響環境建置)

Step 2. 安裝 Package Control

將以下程式碼複製,在Sublime Text2中,Control+`開啓Colsole貼上

import urllib2,os; pf='Package Control.sublime-package'; ipp=sublime.installedpackagespath(); os.makedirs(ipp) if not os.path.exists(ipp) else None; urllib2.installopener(urllib2.buildopener(urllib2.ProxyHandler())); open(os.path.join(ipp,pf),'wb').write(urllib2.urlopen('http://sublime.wbond.net/'+pf.replace(' ','%20')).read()); print 'Please restart Sublime Text to finish installation'


按下Enter執行,之後會顯示'Please restart Sublime Text to finish installation'
就關掉Sublime Text2,然後重新開啟吧!

Step 3. 安裝及設定 LaTeXTools

Command+Shift+P開啟 指令面板(Command Palette),
輸入Install Package(大小寫沒差),應該輸入到一半就有建議的選項跳出,選擇安裝


然後會再開啟一個指令面板(Command Palette),
這時再輸入LaTeX Tools(大小寫沒差),也是會有建議選項,選擇就安裝完成啦!

到了這步其實就可以編譯LaTeX了,只是接下來繼續講解如何支援中文,還有編譯後自動開啟pdf(Step 4.)

而MacTeX包含了XeTeX typesetting engine,就不用再額外安裝中文字型,可以直接用系統的中文字型
再來就是要設定支援中文,使用XeTeX中的xelatex progrom來達成我們的目的
修改~/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Sublime Text 2/Packages/UserLaTeXTools.sublime-settings
builder_settings底下增加這一行"program":"xelatex",

"builder_settings" : {
        "program":"xelatex",
        "display_log" : false,

關掉Sublime Text2,然後重新開啟吧!

Step 4. 安裝及設定 Skim

下載Skim,並安裝後
開啟Skim,在 偏好設定(Preferences)>同步(Sync)中調整設定~
預設:自定(Custom)
指令(Command):/Applications/Sublime Text 2.app/Contents/SharedSupport/bin/subl
參數不用做更動,就可以把Skim關閉了。



Demo

等到上述所有程式、Package都安裝完成,
在Sublime Text 2上,Command+N開一個新檔案,把以下這些貼上去:

\documentclass{article}
\usepackage{fontspec}
\setmainfont{BiauKai}   

\title{Title}
\author{Your Name}
 
\begin{document}
 
\maketitle{}
 
\section{Introduction}
 
Testing 中文內容

\end{document}

Command+S存檔成.tex檔(Building System會自動設為LaTeX)
Command+B編譯

Warning可以不要理他xD
成功的話,就會生成pdf,並且自動用Skim開啟pdf預覽!

不過同時也產生不少額外files

建議字體採用英文名字,可參考wiki查詢

網路上有很多LaTeX模板可以使用,以後要寫論文、報告、履歷......都可以用LaTeX啦 =D

參考文章

1.Making your first PDF with LaTeX and Sublime Text 2 for Mac
2.Mac上使用Sublime text 2編寫Latex文件
3.部署MAC上的Sublime Text+LaTex中文环境
4.TeX, LaTeX, XeTeX, PdfTeX等等


後記

網路上目前教學在Mac配合LaTeX中文化主要都以參考文章3.,修改LaTeX.sublime-build為主,
LaTeXTools/LaTeX.sublime-build長的跟網路上說的很不一樣,
不設這一步又會直接噴錯:

/usr/local/texlive/2013basic/texmf-dist/tex/latex/fontspec/fontspec.sty:41: !!!!!!!!!!!!!!!!!!!!!!!!!!!!!!!!!!!!!!!!!!!!!! [ }]

開了log檔,找到最關鍵的地方:

!!!!!!!!!!!!!!!!!!!!!!!!!!!!!!!!!!!!!!!!!!!!!!!!
!
! Fatal fontspec error: “cannot-use-pdftex”
!
! The fontspec package requires either XeTeX or LuaTeX to function.
!
! You must change your typesetting engine to, e.g., “xelatex” or “lualatex”
! instead of plain “latex” or “pdflatex”.
!
! See the fontspec documentation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
! For immediate help type H .
!………………………………………..

Sublime Text的LaTex要能支援中文
就是在這最關鍵的一行

\usepackage{fontspec}

而這行要能跑,就得把預設的engine改成xelatex

更改Sublime Text的Buile Setting老半天,網路上丟了各種噴的error訊息去google
最後還是去翻了SublimeText在Github的LaTeXTools README才順利解決

  • From now on, LaTeXTools will use a single settings file, called LaTeXTools.sublime-settings, which must exist in the User directory. By this I mean that LaTeXTools will not work until you have a proper LaTeXTools.sublime-settings file in the User directory.
  • The LaTeX.sublime-build file is now for internal use only. Do not modify it! If you have a customized copy in User, delete it (but do not delete the original in the LaTeXTools directory). See the Settings section below for ways to easily customize the build command.
  • builder-settings: these are builder-specific settings. For the default/traditional builder, the following settings are useful:
    • program: one of pdflatex (the default), xelatex or lualatex. This selects the TeX engine.

所以怎麼更改 LaTeXTools/LaTeX.sublime-build,都沒有用,
因為編譯的時候吃的是Users/LaTeXTools.sublime-settings
除非你要重新LaTeXTools: Reconfigure and migrate settings

而且舊版的格式也不適用了

"cmd": ["latexmk", 
    "-e", "\\$pdflatex = 'pdflatex %O -file-line-error --max-print-line=200 -synctex=1 %S'",
    "-e", "\\$pdf_previewer = qq{if [ -n \"`ps axww | grep Skim | grep -v grep`\" ] ; then osascript -e 'tell app \"Skim\" to revert front document' ; else open -a Skim %O %S ; fi}",
    //"-e", "\\$pdf_previewer = qq{/Applications/Skim.app/Contents/SharedSupport/displayline -g -r 0 %S}",
    "-pv", "-pdf",  "$file"],